這裡需說明前提,我認為沒有一個避難包可以應付所有情況,這個避難包基本上僅適用於「在沒受重傷的情況下,於三天內到達避難地點,與救難方取得聯繫」的狀況。到達方式一律徒步,所以避難包不能太重。
每個人使用的包包不同,我是拿目前沒在用的電腦後背包拿來用。會建議把怕溼、常用、不常用的東西分類一下打包。以下分享一下自己準備&打包的邏輯,各層之間的放法。
推薦物品部分,我盡量挑大品牌或台灣品牌,僅供參考。如果你對這些物品有更深的了解,推薦自己去專門店家採購更好的。
建議放在包包外
哨子 :掛在包包外,緊急摔倒之類時可隨時拿取吹哨,點我放入購物車

建議放在包包內取處
衛生紙、酒精:嚴選無印分裝瓶,可以點我放入購物車。

建議放在食物層
口糧:必須撐三天, 優格學院口糧為台灣製造,熱量以一天 2000 大卡計算,一箱 54 包差不多可以撐三天。點我放入購物車

礦泉水:依照自己背負重量的能力,買 1.5 公升或 3 公升,人一天的飲水約2公升,因此如果背不了太重,就要準備濾水器。
食物容器部分是到避難所後可能需要分食所用。
便當盒:編輯精心挑選,可以點我加入購物車
折疊杯:這款露營也可以用,點我加入購物車
開罐器:若遇到政府分發物資是罐頭時,就需要開罐器,點我入手

緊急求生卡用膠帶護貝後,也建議放在這,比較容易被找到。
建議放在電腦夾層
文件:將文件&地圖放入L夾防潮後放入
地圖:找尋自己縣市的地圖並購買,並查詢住處附近的防空洞,標記於地圖中,以應對各種狀況。這裡以臺北市地圖做示範。點我
L 夾:避免文件及地圖濕掉,可以點我入手
雨衣:可空出雙手於雨天活動,點我備齊
建議放在包包內層
怕濕物品先用夾鍊袋分類放置,再用防水袋封起來,內有:
手套:粗活使用。
望遠鏡:勘查遠方狀況,看家裡有沒有,沒有的話不必特別購買或到迪卡儂購買兒童望遠鏡即可,非必須。
口罩:保護自己保護別人。
收音機:不建議用手搖的,廣播是主動接收情報,手搖累了就接收不到情報反而本末導致。點我入手

手電筒:挑選有防水的乾電池手電筒。手電筒可購買有手搖功能的,但我自己比較喜歡用電池的,可以在迪卡儂買,也可網路購買。
頭燈:使用頭燈可於夜間空出雙手作業,迪卡儂可買到,亦可網路購買。
電池:AA電池(給收音機使用)、AAA電池(給手電筒及頭燈使用)
最後三項必需品
最後這三類品項(清潔保暖、文具&求生物品、醫藥類)品項比較多,詳列如下:
鋁箔避難毯:冬天時可保暖,夜間可鋪在地上,緊急情況可拉一條童軍繩掛著當臨時帳棚。
浴巾:當緊急毛毯使用,鋁箔避難毯不透氣,怕身上水氣凝結,可以用浴巾搭配吸收,夜間也可裹著保暖。
毛巾:清潔使用。
肥皂:若有水源,盡量保持雙手乾淨,比較不會拉肚子,若水足夠也可洗澡。
牙刷、牙膏:緊急情況下找不到牙醫,要盡量保持口腔清潔。
打火機:危險品項不建議網路購買,不過一般超市很容易買到。
童軍繩:萬用,搭帳棚、曬衣、將東西綁在包包握把上以便攜帶等皆可。
便條紙、奇異筆:有需要將物品分類時可使用。
指南針:搭配地圖辨識自身位置與前進方向使用,一般文具店的很難用,推薦到迪卡儂或登山用品店購買,這裡提供一個台灣老牌子的指南針,點我入手。
Olfa 工藝刀:可削木頭的工藝刀,可削火媒棒和簡單削樹枝作為引火使用,也能切割布料、繩子等,不適合拿來野炊料理,但食物部分已經用口糧解決。可以點我入手
我個人並沒有很推薦買瑞士刀,工具的使用需設想情境,瑞士刀雖然看似萬用,但真正會用到的主要功能可能就小刀、剪刀兩者,不如單獨買刀跟剪刀,更便宜好用。若你想像可能有需要處理鐵絲的情境,買尖嘴鉗也絕對比較便宜又好使。
醫藥類:醫療器材因為法規關係,不建議網購,但以下簡單推薦品項供大家去藥局購買參考。
- 三角巾:骨折固定用。
- 剪刀:剪透氣膠帶用,也可用膠台達到同樣效果,但剪刀功能更多。
- 透氣紙膠帶、紗布、棉棒、碘酒、生理食鹽水:沖洗傷口&包紮用,主要處理簡單的擦傷、割傷。
- OK繃:買防水的,有時手指受傷但需要處理東西時就需要OK繃,腳如果走到起水泡也可用OK繃暫時處理。
- 普拿疼學名藥:止痛、止燒,感冒或外傷疼痛時六小時一顆,三天分100元。
- 小包裝胃散:小包裝防水且方便使用,腸胃出狀況時緊急處理用。
- 止癢藥水:台灣四季有蚊蟲,要有應對方案。
- 保險套:老實說我不確定會不會用到,但聽說很好用,先準備。
- 止血帶:其實是看他便宜就買了,一般要止血應該不是用這個,這個是注射時讓血管浮起來用的。
大致分享如上,其實準備起來不會很困難,網購跟跑藥局,應該就可以把東西全部買完了。大家可以針對自己想像的情境,補充自己所需的東西。
本文作者:石頭書
封面圖片來源:石頭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