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整理:古家萱
農曆新年即將到來,除了令人期待除夕夜晚餐之外,到年貨大街買糖果、辦年貨,也是此時的重頭戲之一。但是,說到會和瓜子、開心果一起出現的那些傳統零嘴,你真的知道它們叫做什麼名字?實際上又是什麼東西嗎?
本次,我們就整理出了幾項大家從小吃到大、熟悉卻又不太熟悉的新年零嘴,一起重新好好認識。
#01:生仁糖

被大多數人暱稱為「紅紅白白那個」的生仁糖,其實是在新年拜天公時常會用來祭祀的零食,因此又被稱為「天公豆」。整體來說是一種將熟花生仁淋上糖霜後不斷翻炒、最後再裹上糖粉的小點心,吃起來有點像是包著花生的日本金平糖。
除了受到爺爺奶奶等長輩歡迎,也曾看過不少貪愛甜味的小孩把生仁糖含在口中,等糖衣融化後再將整顆花生吐出來,是適合在漫長假期中拿來配電視的好夥伴。
#02:冬瓜條

跟生仁糖一樣常出現在供桌上的,還有這種白色帶點微微透明感的糖果,這是把冬瓜切成條狀後,再以冰糖或砂糖熬煮,最後再裹上糖粉的冬瓜條。帶著微微酥脆感的糖衣搭配上軟軟的內裏,吃起來頗有層次感,但也有人不喜歡它甜膩的口味與黏牙特性,評價相當兩極。
除了過年外,由於冬瓜本身就具有「瓜瓞綿綿、子孫綿延」的意象,冬瓜條也時常出現在傳統婚宴之中,是具有吉祥與祝福意義的一款傳統零嘴。
#03:麻粩

裹滿白芝麻、邊吃會邊掉滿地的麻粩,其實是一種製作過程相當繁複的年節點心,要先把芋頭和糯米混在一起蒸熟製作成粿糕,再切條下鍋油炸,最後裹上糖,再滾上芝麻、米粒、椰子粉,另外也有花生、杏仁、海苔等多種口味。
雖然體積有點大看起來要吃很久,但實際上麻粩的內裡相當鬆軟,咬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負擔。除了直接拿來當零嘴吃之外,也有人會將麻粩壓碎,用熱開水或烏龍茶泡軟,讓裡頭的麥芽融化進茶湯之中,可以同時嚐到米香及麥芽香,也比較不容易越吃越口渴。
#04:寸棗

外形長得有點像魚酥的這種長條狀零嘴,其實叫做寸棗,是一種以糯米、糖跟油製作而成的小零嘴,因為酷似一寸長的棗樹樹枝而得名。因為裹上了糖衣的關係,寸棗咬起來相當酥脆,許多老一輩在吃的時候會搭配上吉祥話「吃寸棗,年年好」,祈求該年的平安順利。
另外,或許是因為長得有點像是小男生雞雞的關係,寸棗也有著早生貴子的含義,在許多傳統婚禮、嫁娶儀式中也能看見它的身影。
#05:糖蓮子

作法與冬瓜條相似的糖蓮子,是將蓮子脫皮、去心後與冰糖共煮,最後再裹上一層糖粉的年節點心。在中醫的說法中,蓮子本身性味甘平、具有養心安神等作用,裹上冰糖後吃起來外殼酥脆、內餡鬆軟清香,還會留下帶有微微苦甘的餘味,比起冬瓜條更受到長者的喜愛。
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常見零嘴外,過年期間,你家還會吃些什麼打發時間呢?下次再看到這些傳統點心時,不要再以「這個」、「那個」稱呼它們了,好好記住它們的名字,或許也能開啟與親戚、長輩間的話題,在他們開口前,搶先轉移「年終發多少」、「要結婚了沒」這種傷感情問題。
◎本文經every little d授權刊登,原文發表於此